電影賞析

借問阿嬤

  • 【課程試讀】鏡頭分析(1/6):想像的旅程(已讀)

倒帶歷史

《借問阿嬤》整部片環繞著個人歷史,但對導演而言,這些個人歷史並非個別獨立的存在,而是與更大的歷史事件,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,息息相關。 這些歷史事件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家族歷史,而在如此氛圍下成長的個人,雖不曾親身經歷、也不曾親眼見證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,卻很難逃脫其產生的後續效應。意識到個人與歷史之間相互影響的複雜關係,《借問阿嬤》的三個年輕人,在影片中很核心的任務之一,就是設法能趨近那遙遠且陌生的歷史記憶。
 
然而,記憶並非能隨時召喚,不是收納在腦中淺層區域,記憶是需要努力找尋、重新體驗。況且過去時光也不會以原貌保留,以我們當初經驗的形式存留,一旦記憶浮現,勢必混雜了當下現實的干擾或痕跡。在《借問阿嬤》中,導演選擇透過一種「動態」的敘事佈局模式,以凸顯記憶的複雜面貌,重新建構再現過去的運作機制。
 
 

想像的旅程

進入《借問阿嬤》第1場的影像後,我們隨著身處在汽車的後座,車內昏暗,攝影機先短暫停留在波洛身上,接著右搖,梅瑞的手自景框右邊伸入,輕觸前座波洛的肩,波洛轉頭,鏡頭也跟著向右搖動,鏡頭非常貼近兩人,將兩人安置於畫面左右兩方,梅瑞始終在暗影中,看不清楚他的臉,說著他參加迷幻派對的故事,窗外夜景流動,車子持續前進,梅瑞與波洛對話。梅瑞說:「噢,我去參加了一場迷幻派對,短暫地改變了我的人生。」波洛回說:「少來了!」梅瑞的觸碰波洛的身體,以及如此近距離的對話方式,觀眾可得知他們很熟悉、親近,接下來的鏡頭跳到開車的魯本,三位年輕主角出場,導演使用這個段落,冒著可能冒犯觀眾的風險,觀眾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形下,就上了車,一起聽著梅瑞分享派對冒險經驗。三位好友的個性與關係也在這場顯現,梅瑞好玩、主動,百無禁忌,喜愛發言,前座的波洛則擅於傾聽、提問,與梅瑞關係較親近,至於開車的魯本,個性較安靜,儘管彼此車內空間很小,但未曾與其他兩人同框,顯得較有距離,暗示他較為孤獨或孤立的狀態。
 
對話的內容跟後續的故事表面上看似無關,然而實際上卻隱約指出這個計劃的身體性特質,梅瑞參加的派對,強調透過身體實際的參與觸碰,突破原來他對於性或者是身體的想像,揭示身體作為認識世界、認識自己的起點,預告這將會是一段冒險之旅,觀眾即將和三位旅伴一起穿梭過漆黑的夜與幽暗的隧道,探索未知的領域,會是一個極近身的,挑戰固有觀念的旅程,也為影片增添些許懸疑感。



《借問阿嬤》顯然借用了公路電影的元素來幫助影片敘事,公路電影雖無明確定義,但有一些共同特徵,比方人物不斷藉由交通工具如汽車、輪椅、火車、腳踏車,在路上移動,影片常使用主觀鏡頭與富有活力的剪接方式來表現,以全景式的開放鏡頭來回拍攝在路上的汽車與路上空曠的風景,對比車內空間的封閉性與景觀的自由、開放。在《借問阿嬤》中,我們發現了相同的敘事符碼,但也不只是表層的相似。三位年長的奶奶,受制於老化的身體,只能於有限的空間生活,心理上,受到往昔生活的影響,身心都有著無可跨越的羈絆,如今,借助三位年輕家人的活力,她們有機會再上路,展開一場難得的旅程,和陌生的彼此相遇,展開對話,這也與公路電影的精神高度親和。
 
有趣的是,整部影片沒有使用字卡或字幕來標誌時空,過程中,觀眾不太能確定現在身處何方,即便有時可自對話中知道他們身在何處,常常觀者僅能自有限的景框看到些許窗外流動的風景,現實的風景卻非影像構圖的中心,攝影機在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停留在人物身上,以近景或特寫取鏡,景框範圍以人物身體所佔空間為界,換句話說,在《借問阿嬤》中,外在風景時常處在不明晰的狀態,往往不是人物與觀眾的視野所在,他們所關注的,其實是現實世界所連結的過去,比方第30場,三人來到希特勒的故鄉,但並未造訪歷史遺址,他們對過去的興趣遠大於當下,即使當擔任駕駛的魯本,被問及奶奶祖父的問題時,他轉移話題說:「靠,真熱!」(企圖回到當下),梅瑞還是立即將話題帶回魯本家族過去的歷史,當下的風景,眼前的公路,較像是逃逸路線,供他們的想像力借道,追逐不斷往後飛逝的風景,過去是他們想抵達的所在。

電話

(02)2704-8856

地址

100台北市中正區銅山街13號二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