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賞析

溫心港灣

  • 海報(已讀)

視覺印象
我們可以從「人物」與「場景」兩個層面,來理解不同版本的海報視覺元素,進一步猜測電影可能傳遞的訊息。

 


 

 

一、人物方面,毫無疑問是圍繞在這三個男性身上。

而我們首先感受到一種對峙的氣氛。雖然並沒有西部片、動作片或者探險片類型常見的武器和裝備(槍、盔甲、汽車等),但光從兩個成人的站姿,與左右相對的構圖,以及臉上凝重嚴肅的表情,便足以察覺某種衝突和威脅。但仔細一看,馬歇的腳邊確實放著某些工具,小板凳和椅子。
而相對瘦小的動物(狗)與小男孩,與成人世界有什麼關係?他/牠代表的是弱小、純真、孤獨,抑或某個秘密?不同版本中,黝黑膚色的非洲小男孩或者夾在兩人之間,或者較貼近馬歇這一陣營:一個身穿棕色夾克、顯露銀髮的尋常老人。或者,與小狗棲身在畫面前景的邊緣地帶。
戴著黑色高帽、身穿全黑長風衣的男子,加上黑手套與黑皮鞋,幾乎化身老鷹和烏鴉的形象。在這神秘而正式的裝扮底下,他是否值得信賴?他是負責調查案情的警探,或者隱瞞真相的雙面警察?許多黑色電影和黑幫電影都會這樣安排,譬如《無間道》。
同時,我們可能會注意到海報裡並沒有女性角色。母親、愛人、女童的形象,皆未出現於此。彷彿少了親情和愛情成份?但真正進入電影之後,便會發現,女性人物在故事的重要程度,不亞於男性。

二、場景方面,我們同時注意到海報上的字體和色調。
背景是法國的海岸,指出海/天、海洋/陸地的交界。片名勒哈弗爾(Le Havre)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地點。微微傾斜的書寫方式帶著復古感,不像當代電影。以上的線索,或許資深影迷會想起1930和40年代的老片《北非諜影》和《霧碼頭》。於是,這發生在港邊的故事,便不只象徵漂流和希望,也隱含相對的夢碎與離別,端看導演如何操刀。
下方便是芬蘭導演的名字:阿基・郭利斯馬基。出身於芬蘭赫爾辛基,一位風格獨具、國際影壇並不陌生的藝術電影導演。這部關於移民故事的影片,會帶來他一貫的「北歐式」、「慢半拍」的冷幽默嗎?這是一個歷史故事的重演,還是當代的情境?
若再更細究一些,我們會發現對於多數台灣觀眾來說,這些演員可能十分陌生。而且沒有任何一位演員的名字特別凸顯。即使上述三個主要人物有明確的左右排列,以及相對的前景/背景安排,但似乎沒有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「明星待遇」(強調俊俏和美貌的正面),沒有誰佔據主要的位置與版面。

電話

(02)2704-8856

地址

100台北市中正區銅山街13號二樓